- 龙州:持续强链补链 推动铝业迈向新“铝”程利来国际注册
- 利来国际平台横州市:年货加工忙 年味格外浓
- 海口综保区加快利来国际注册向制造型园区转型
- 钢筋上市公司概念股看看有你关注的吗?(2025123)利来国际下载
联系人: 利来国际
手机: 13276274999
电话: 400-440-7851
邮箱: https://www.bufangwu.net
地址: 利来国际有限公司
高质利来国际下载量发展调研行(五)
隆冬时节,地处浙江西南山区的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三石村依然一派生机盎然。三石村位于景宁县城西南4.3公里处,全村共584户1800多人,其中畲族人口600多人,是一个典型的民族村。在三石村的高山茶园里,一垄垄茶树长势喜人,一群山羊咩咩叫着穿梭在茶树丛间,构成了这片翠绿葱茏中独特的风景。
“继续弘扬优良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发挥独特优势,积极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畲乡景宁发展新篇章。”2024年6月25日,在景宁建县40周年之际,习给景宁畲族自治县各族干部群众回信,充分肯定景宁县在民族团结、特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并提出新的发展要求。的贺信给景宁畲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以极大鼓舞,也给三石村的村民带来欣喜。
在长期发展中,景宁形成了畲族的特色、山区的特点、后发的特征这一“三特”优势。乡亲们带着记者回想20多年来的发展故事。2002年11月2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到景宁调研时就注意到了当地的特产惠明茶,特意嘱咐“这个品牌要打大一点,响一点”,“景宁一定要走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你们的‘三特’来理清思路”。2005年8月10日,习再次来到景宁调研,在深入三石村马岭头茶叶基地考察茶产业时,叮嘱村干部“好好发展这个生态产业”。20多年来,景宁县高度重视惠明茶产业发展,全力推动惠明茶产业发展壮大。
记者跟着三石村老支书陈初南,沿马岭头山坡拾级而上,漫步在三石村茶山上。在老支书的记忆中,20多年前的三石村一穷二白,全村都是泥瓦房,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砍下的毛竹运不出去。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三石村村民曾想过很多办法,种过杨梅、板栗,也办过生猪养殖,但都没有成功。
在习到三石村考察指导后,三石村村委干部们组织前往周边种茶大县学习,发动村民开垦边坡荒地、低丘缓坡,做大茶产业。村干部们都铆足一股劲儿,立志要把茶产业做起来,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随着茶叶的陆续开采,一笔笔收益到账,村民看到了“甜头”,种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茶产业逐渐成为富民产业。
今天的三石村,茶叶种植面积较2005年增长了5倍,5300余亩茶园郁郁葱葱、生机蓬勃。在茶产业带动下,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18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近4万元;三石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等荣誉。
“惠明茶真正成了惠民茶!村里还动工建设农业科技馆、茶产业服务中心,茶旅融合的文章已经开篇。”三石村现任党支部书记陈兴和自豪地说。利来国际官网
浙江省景宁县根据畲族特色、山区特点和后发特征,着力发展壮大惠明茶这一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图为景宁县敕木山惠明茶主产区。 景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景宁各乡村,茶产业发展充满活力。近年来,景宁县出台《景宁畲族自治县促进惠明茶产业发展条例》等,统筹推动“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高效融合,着力打造“品质惠明”。同时,聚焦品牌、品质、产量、营销“四个提升”,打响“金奖惠明·千年禅茶”品牌。2024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7.81万亩,茶叶产量4365吨,同比增长14.6%;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23.1%。
为统一对外打造惠明茶品牌、提升惠明茶的美誉度,景宁县农业农村局于2021年启用县域优质惠明茶公版包装,严格实行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形象标识、统一评审定级、统一集中包装、统一价格体系的“五统一”标准。景宁凤艳茶业公司负责人王凤艳与记者分享这一举措为企业带来的好处:“公版包装为我们提供了统一的市场标识,产品的溢价率竟然提升了35%!”
政策扶持到位,平台搭建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为畅通销路,景宁县大力提升改造茶青交易市场,累计在县内建成24个惠明茶展示展销点,开设安吉、政和白茶销售窗口,还在上海、温州等地开设展销窗口。在线上,开设惠明茶天猫旗舰店,邀请各平台网红带货惠明茶,成功补齐了线上销售的短板。
“我们积极引导茶企对加工厂房进行改造,景宁的茶叶生产、加工逐步实现从专业化、规模化到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快速发展。”景宁县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潘慕华感慨道:“一路走来,景宁茶产业一步步迈向了‘大市场’,为茶农们铺就了一条致富路。”
如今,惠明茶文化园区正如火如荼地加快建设,惠明茶电商服务中心也已建成使用,年产3000吨惠明茶产业项目有序推进,环敕木山茶旅慢游路线成功入选全省十大茶旅精品线路……
景宁这漫山遍野的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为景宁畲乡带来无限希望!
习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景宁县根据畲族特色、山区特点和后发特征,着力发展壮大惠明茶这一特色产业,把漫山遍野的绿叶子变成金叶子,蹚出了一条民族地区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漏失设备传感器异常,报警点位于金山东路与铜都大道北段交叉口处。”2024年10月29日,安徽省铜陵市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平台红灯亮起。“管网泄漏造成水资源流失,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水流冲刷路基形成地下空洞。”工作人员迅速研判,推送预警信息,联系管网所属单位,协调现场处置,直至警报解除。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综合管廊等被称为“城市生命线”,但管网深埋地下,桥梁矗立空中,能否全天候确保安全无虞?面对意外情况、突发事件,能否第一时间部署实施警情处置,全面高效完成交通事故等各种证据的收集调取?回答和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全与幸福。
习明确指出,“信息化时代,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近年来,安徽省强化数字赋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方面先行先试、不断探索。
合肥市主城区与滨湖新区的连接处,一座全长8.5公里、主跨度60米的大桥飞架南北。桥下人来人往,桥上车流不息,遍布桥身的46个传感器为桥梁进行着全面“体检”。“它们全天候监测桥梁位移、应变、温度、振动等各项指标,并将数据实时上传检测中心,是名副其实的‘数字哨兵’。”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安全检测中心副主任李舒介绍说。
作出部署的“智慧大脑”,位于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记者走进大门,跃入眼帘的是正前方的巨型电子屏,燃气、供水、桥梁等设施的监测数据正在实时更新,“红、橙、黄、蓝”四色等级的安全风险分布图异常醒目,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隐患点清晰可辨,轮班值守的数据分析师据此综合研判、发出预警,为千家万户保驾护航。
这是一场始于10年前的探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加、工商业集聚、交通物流运载、基础建设与公共服务等方面对城市治理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让风险从“看不见”转为“看得见”?如何让城市“自己感知”并“开口说线年,合肥市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着力构建“前端感知—专业研判—预警溯源—协同处置”的风险防范体系,利来国际官网利来国际官网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就此拉开帷幕。
合肥市先后布设100多种、8.5万套前端监测设备,犹如城市的“感知神经”,实时监测137座桥梁、5000多公里燃气管网、1480多公里供水管网、550多公里排水管网等,全天候“站岗放哨”,让桥梁垮塌、燃气泄漏、供水爆管等原本靠人工解决不好的问题化解在萌芽、消弭于无形。合肥市城乡建设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仅凭知觉与经验的粗放式管理基本已经成为历史,城市治理正在迈入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治理的新阶段。”
2021年7月,安徽省将这一做法在全省推广。皖南地区水系发达、皖北地区城市幅员较为广阔,因此芜湖重点增加了综合管廊的监测,宣城增加了水质监测,淮北则扩大了燃气监测范围。全省16个市覆盖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防涝等重点领域的一期工程全部建成运行,第二期已经启动实施,城市安全的防护网越织越牢、越织越密。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合肥市“提标扩面”,进一步将森林火灾、电梯、老旧房屋等纳入覆盖范围;铜陵市打通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与工程项目建设审批管理系统,规定要施工先“体检”;池州市全面整合应急、城管、文旅、气象、司法等12个部门,不出大厅就可以“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截至2024年11月底,全省城市地下管网事故发生率下降60%、风险排查效率提高70%。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提高针对桥梁、地下管网等设施的安全监测、风险预测预警能力。图为2024年12月6日拍摄的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 合肥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座座桥梁、一条条燃气管道“上网”、“组网”的背后,是数以亿万计的前端感知设备的铺设和运维,是扩散模型、爆炸模型、溯源模型等不同应用场景下模型的研发和迭代,更是城市治理思路和城市运转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2024年11月9日下午4点32分,池州市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记者正在现场调研。“烟柳园公园一名小女孩走丢了!”110指挥单元接到报警,问明情况后立刻作出部署。“指挥中心,第二警组到达”,“交警一大队到达”,“无人机到达”……“指挥中心,小女孩已找到!”揪着的心终于落地,从接警到任务完成,用时不到4分钟。
“强化数字赋能,就是要通过构建智能中枢,以数据为主线串联起城市全域要素,联通、汇聚、整合原本庞杂、分散的公共服务资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教育部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协作专家组成员刘贵全如是说,“一座‘会思考’的智慧城市,才能让人们‘诗意地栖居’。”
“最多跑一次”、“无证明办理公积金贷款”等群众感受强烈的便民惠民改革正在江淮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数据多“说话”、群众少操心,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已经从梦想照进现实。
构建“数智”城市,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安徽省把握信息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趋势,大力推进城市数字化治理,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遍布安徽城市街头巷尾的“数字神经”,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城市的肌体,浸润着百姓的烟火日常和诗意心田。
八百里洞庭浩浩汤汤,湘、资、沅、澧四水蜿蜒流淌,润泽出三湘大地的广袤沃野。
湖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水稻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2024年3月19日,春分之际,习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走进当地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察看秧苗培育和春耕备耕进展,并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等亲切交流。强调,“我国有14亿多人口,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党中央会继续鼓励支持我们广大农村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继续完善这方面的政策,让种粮也能够致富,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不断过上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
港中坪村位于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的核心区,是鼎城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化种植基地,这里种植的优质稻远近闻名。
记者走进港中坪村,干净平坦的水泥村道一侧是排列整齐的村居,另一侧的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里,技术人员正在现场查勘。
“我们公司主要负责港中坪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任务,建设内容主要是数字农田升级改造,包含农田基础升级改造、智能灌溉系统升级改造、智能物联网设备布设等工程,同时还将提供运营阶段的智慧农艺技术服务。”中联智慧农业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昌贵告诉记者,项目区将布设农业气象站、虫情测报灯、墒情仪、水位仪、苗情监测摄像头、多光谱无人机等智能物联网设备,结合卫星、地面团队、农机终端,实现“天空地人机”为一体的数字化信息采集,为当地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基础支撑,助力农民“慧”种地。
“2024年,示范片区1.1万多亩双季稻喜获丰收,亩产达1203.7公斤,比2023年增长4.46%,这就是藏粮于技!”鼎城区谢家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粟绍军介绍,近年来,示范片区水稻生产形成了“五统一、两利用”的技术模式,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机插机抛、统一机械深施肥、统一绿色防控、统一物化技术,利用田埂种植大豆、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推动粮食生产稳面积、增单产、提效益。
图为2024年10月24日,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村民驾驶农机开展水稻收割作业。 常德日报记者 王明睿/摄
良种播下,良机作业,良法推广,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粮食增产的喜悦,也荡漾在港中坪村村民的心头。
在“80后”种粮大户戴宏家的院子里,插秧机、抛秧机、旋耕机、无人植保机等农业耕作机械一应俱全。2015年,他从广东返乡,与父亲共同经营家庭农场。和种田“老把式”的父辈相比,作为“新农人”的他更有想法,近年来陆续购入农业机械,凭借熟练掌握各类农机操作和维护技能,不断扩大耕种面积,提高种粮效益。
“习考察时来到我家,察看农机具和春耕物资准备,叮嘱我们一定要把农业做好,担当农业的‘后起之秀’,这样亲切的关怀让我们心里热乎乎的。”回忆起同交流的情景,戴宏难掩激动,“如今,我们享受着育秧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活越干越轻松。家里承包了480多亩水稻田,2023年种田纯收入55万多元,政府还补贴了7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种粮的劲头更足了。”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返乡种粮,牵头办起了合作社。村民们发现采用机械化、科技化、绿色化的种田方法成本更低、产量更高,科学种田有钱赚,纷纷加入合作社。”作为一名“新农人”,“90后”种粮大户陈帅宇介绍,他领办的亿泽水稻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00多名社员,承包了2800多亩水稻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比较完整的种植、加工、仓储、营销产业链,社会化服务面积达5万亩,服务农户5000多户。
构建社会化服务平台,为小农户提供生产服务,助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8年,鼎城区供销合作社与亿泽水稻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稻谷全产业生产加工社会化服务,双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资源实现了叠加。鼎城区供销合作社负责人说:“区供销合作社主要‘啃硬骨头’,重点利用全省供销合作社的流通资源,帮助拓宽销售渠道,更好服务小农户。”
位于谢家铺镇的湖南亿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分布着常德香米原粮烘干中心、加工中心、存储仓等现代化的生产车间。“近年来,公司积极推进品牌发展,建立完善稻米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高标准质检体系,不断延伸稻米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3月,公司与常德规模最大的米粉厂签订了早籼稻种植基地合作协议,成为常德米粉原料种植基地、实验基地及加工基地。在原粮供应方面,公司还与示范片区的种粮合作社、种粮大户签订生产合同,优价回收优质原粮,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离开港中坪村时,记者放眼望去,远处的田野笼罩在冬天落日的余晖中,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这片希望的土地,正为下一次丰收积蓄力量,寄托着勤劳的人们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在三湘大地的纵横田野间,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为保障粮食安全夯实根基,推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越走越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