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动能拓展新利来国际注册空间
- 开拓奋进 打造高品质现代化滨海城市丨海南鲜友食品加工利来国际中心项目预计今年8月竣工投产
- 印度钻石加工产业因关税停利来国际注册摆 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 利来国际官网中铝东轻:数智革命点燃“新生引擎”
联系人: 利来国际
手机: 11053791440
电话: 400-853-3716
邮箱: https://www.bufangwu.net
地址: 利来国际有限公司
利来国际官网中铝东轻:数智革命点燃“新生引擎”
4月17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中国铝业集团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轻”)中厚板厂。工厂中,没有人来人往,也不见火星四溅,取而代之的是两只“钢铁芭蕾”般的智能机械手臂上演毫米级精准配合。这两只智能机械手臂如银蛇探海,一只精准测量着铝板的厚度、温度与宽度,另一只同步完成长度测定与自动打标。随即,生产数据如神经脉冲般瞬间传入操作执行系统(MES系统)的同时,一项项具体任务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场静悄悄的生产革命,始于东轻对“智变融合”的前沿布局。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席卷全球,这家始建于1952年的“新中国铝加工业的长子”,正以数智化为刃,雕琢着传统产业,蝶变新生。
“过去人工测量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现视觉误差和安全风险。”东轻中厚板厂厂长韩春元指着正在作业的机械臂说,“现在两台银白色机械臂构成的生产线宛如精密钟表,利来国际网址将测量工序的误差锁定在0.01毫米以内。”
该厂轧制工区作业长何子龙用数据佐证着变革的力量,他说:人员减少三分之一,但生产效率却提升了5%,产品表面质量显著改善,成品率再创新高。“这不仅是设备的升级,更是生产思维的进化。”他轻点MES系统屏幕,实时跳动的数据流映照着老产线的新生。
与此同时,在东轻数智化圆锭加工园区内,3台机械臂正上演着“协奏曲”。首台机械臂钳起600℃的炽热圆锭,如太极推手般将其送至锯切区;第2成精准切割后,第3台立即将检测合格的成品码放整齐。这一过程只需一名操作员监控数据。不过,这条产线的改造历程,堪称一场“凤凰涅槃”。
“这条产线由苏联援建,曾立下汗马功劳。但随着时代发展,下道工序的镗床环节却成了老大难。”熔铸厂设备保障组二级技师王骁睿回忆道。面对人工操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难题,东轻技术团队决定“自己动手”,他们用1300多个日夜完成170余项改造。从信息化打标机到多轴机械手,从老设备外壳再利用到核心系统重构,他们用150万元的投资撬动了年产能破万吨的奇迹。
如今在这条生产线余万元。“最骄傲的是,所有的改造都是自主设计编程。”王骁睿说。
在中铝东轻的数字化转型版图中,中厚板厂和熔铸厂的变革只是冰山一角。AGV智能导引车穿梭在车间,MES系统与企业管理系统无缝对接,虚拟现实技术实时监控生产……一个覆盖全链条的“数字孪生”体系正在成型。
“我们不仅要让设备说话,更要让数据决策。”东轻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荣旺表示,通过生产执行系统、检化验系统、高级排产系统的深度集成,企业实现了从订单签订到产品入库的全流程可视化。这种“上下联动”的智能生态,正在重塑传统铝加工制造业的基因。
在热粗轧机旁,技术员梁福远演示着最新的风险预警系统。梁福远介绍:“温度超标、设备异常,系统都会自动报警,就像给生产线装上了‘神经末梢’。”而这样的智能模块,已渗透到东轻的每个生产环节。
记者站在厂区中央,利来国际网址仿若感受到古朴的苏联式风格厂房与现代化的智能产线在跨时空对话。这座见证过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老厂,正在用数智化续写发展篇章。“智能制造不是推翻过去,而是让历史积淀焕发新生。”张荣旺道出了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精髓。
东轻的转型之路,不仅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样本,更折射出中国铝加工行业数智蜕变的时代图景。通过全链条数据贯通与智能决策,我国铝加工企业正在突破传统生产范式,构建柔性化、绿色化、高端化的新型制造体系。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